新生儿黄疸是大部分新手爸妈育儿之路的开端那么如何判断宝宝的黄疸程度呢又是如何治疗的呢跟着小编一起带您去了解“小黄人”的知识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黏膜及巩膜出现黄染现象。
一新生儿黄疸的分类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1生理性黄疸
特点: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在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5~7天消退;早产儿黄疸多于出生后3~5天出现,7~9天消退。每日血清胆红素<5mg/dl或每小时<0.5mg/dl。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治疗,需要动态观察。
2病理性黄疸
特点:病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12~15mg/dl或每日上升超过5mg/dl;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黄疸消退后再复发;血清结合胆红素>2mg/dl。病理性黄疸需要积极治疗,同时寻找病因并去除。
二新生儿黄疸的原因1生理性原因
(1)新生儿出生后胆红素较多及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较低。(2)新生儿红细胞寿命短,破坏多,导致胆红素生成过多。(3)肝脏功能不成熟,处理胆红素的能力较弱。
2病理性黄疸
(1)感染性因素:如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等。
(2)非感染性因素:如新生儿溶血症、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药物性黄疸等。
三黄疸的护理及观察
1早期喂养
早开奶可促进肠道内正常菌群的建立,使肠道内的结合胆红素随粪便排出体外,有助于退黄疸。2保持大便通畅
可以减少肠壁对胆红素的再吸收。如婴儿排便困难,应及时就诊,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使用通便药物。3注意保暖和营养
避免新生儿受寒和饥饿,以免加重黄疸。保证新生儿的营养摄入,有助于黄疸的消退。4母乳性黄疸的处理
可暂停或减少母乳,改用新生儿配方奶,2~4天后黄疸会消退,再进行母乳喂养。这种间断喂养法,虽然黄疸可能再次出现,但会逐渐消退。5密切观察新生儿黄疸的变化
如发现黄疸加重、持续时间过长、消退或减轻后又再出现等情况,及时就医。
四新生儿黄疸的治疗1药物治疗
补充免疫球蛋白、白蛋白、使用苯巴比妥等药物。
2蓝光照射将新生儿置于光疗箱中,用黑色眼罩保护好双眼,用尿布盖住会阴和肛门部位,其他地方全部裸露。持续照射直至胆红素下降到安全水平。
3换血疗法
在光疗失败或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换血疗法来降低胆红素含量。
那么在遇到宝宝黄疸时宝爸宝妈怎么避开误区呢往下看
1误区一
自行判断处理。很多家长由于对黄疸的了解和认知不足,常会通过目测自行判断黄疸的轻重程度,或听信老一辈的建议给宝宝洗中草药水或喝中草药,认为能以毒攻毒退黄疸。
由于每个宝宝发生时间、胎龄、日龄不一样,同一个黄疸值在不同的宝宝身上存在差异,而且每个人的肤色存在差异,在不同的光线下,呈现的颜色也不同。判断宝宝黄疸水平是否正常,应由专业的仪器及医生来进行。误区二
利用晒太阳来退黄,很多家长不愿意与刚出生的宝宝分开,因此想出了晒太阳,想利用太阳光中的蓝光来帮助宝宝退黄。但是晒太阳几乎没有效果,且容易伤害宝宝。胆红素能吸收代谢的仅仅是400—500mm之间的蓝光。
2误区三
多喝水、多排尿可以退黄。一些家长认为多喂白开水或葡萄糖水,多排尿就能达到退黄的效果。美国儿科指南明确指出,喂水、喝葡萄糖弊大于利。胆红素在体内主要通过大便排出,多喝水会胀肚子并会导致宝宝吃奶量减少,使胆红素通过大便排出减少,对黄疸的消退毫无益处。
新生儿黄疸不要慌请通过专业的途径了解它治疗它战胜它让宝宝健康的成长是父母最大的欣慰